2018年1月15-17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在澳门科学馆会议中心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at中国在线体育自然国学中心张耀南教授应邀在会上发表论文,题为《从民之三款看中华慈善哲学》。
论文由张教授与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与哲学学院博士生钱爽联名提交。文章之基本观点是:中华慈善哲学史上,“民”常含流、氓、民三极。流即流动人口,欧西所谓“难民”类之;氓即无户籍而常住人口,欧西所谓“持绿卡者”类之;民即户籍人口,欧西所谓“有国籍者”类之。以上三极,永远相互区别,而又永远相互转化。针对此三极,中华祖先曾构建出对应之慈善哲学。
在指向“流”之慈善哲学方面,文章认为有孔子“先之,劳之”、孟子“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俞汝为《荒政要览》卷六“流民如水之流,治其源则易为力,遏其末则难为功”等关键命题,认为其基本思路是:流民已来则予以优先发展权、享用权;流民未来则以优先发展权、享用权召唤吸引之。
在指向“氓”之慈善哲学方面,文章认为有明太祖朱元璋“即听其随地占籍,令有司善抚之”、明宣宗朱瞻基“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明英宗朱祁镇“彼亡命者,皆朕赤子也”等关键命题,其目标是:让所有人有机会由“流”而变为“氓”,由“氓”而变为“民”。
在指向“民”之慈善哲学方面,文章认为有《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贾谊“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等关键命题,其目标是:“屈天而伸民。”
文章还论及《周礼》“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商君书•徕民篇》“夫实圹什虚,出天宝”等命题,认为《徕民篇》在中华慈善哲学史上有其意义与价值,至少可为当今“难民”问题之解决提供某种思路。
张教授提出的“流-氓-民”三极框架及其对应之三种慈善哲学,引发与会者热议,成为会上会下之“热门词汇”。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陈瑜博士、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李略教授、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院长钟玲教授、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娄胜华教授、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讲师梁启贤博士、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戴利女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陶传进教授等专家、学者,一起参加研讨。
论坛设置两场“主题演讲”、三场“专题讨论”、两场“工作坊”。两场“主题演讲”之主题,均为“中华慈善文化之传承与创新”,三场“专题讨论”之主题分别为民间非营利机构服务与政府职能之互补关系、非营利机构之能力建设与监管、华人慈善之家族化与国际化,两场“工作坊”之主题分别为社会组织之治理、政府服务采购与非营利组织之配合。
论坛之主题为:中华慈善文化之传承与创新。目标为:加强海峡两岸与港澳地区慈善理论与实践之交流与合作,探讨华人慈善与“一带一路”建设之关系,总结世界华人家族基金会之运作模式,提升中华慈善理论与事业之国际影响力,等等。
论坛由澳门基金会、中国慈善聯合会、台湾公益团体自律聯盟、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合办,澳门基金会为轮值主办单位,顶新公益基金会为支持单位。
“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设立之初衷为:两岸及港澳慈善事业尽管发展历程不同,但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理论相通,文化同源,血脉相连,有着相通民族传统、历史记忆、文化积淀与价值追求;大陆慈善事业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台湾及港澳学习,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慈善交流有必要常态化、多元化与专业化;以共建慈善理论与事业为抓手,为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经济、社会、文化等共同进步提供强劲支撑,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论坛已在2013、2015、2016年分别在深圳、台湾和香港成功举办三届,已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慈善界最重要之平台。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政府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文化机构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苗冬青 王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