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27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2017年第十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在北京辽宁大厦召开。北航beat中国在线体育自然国学中心张耀南教授在会上就“中华治道”问题发表论文。
论文由张教授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生钱爽联名发表,题为《生克律与中华治道》。文章强调,生克律是从五行关系中抽绎而出,五行关系凡六: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相制、相化。相生与相乘为一组,一活一死;相克与相侮为一组,一活一死;相制与相化为一组,前者为通过第三者而克,后者为通过第三者而生。文章认为,第一组为直款之两式,第二组为不款之两式,第三组为绕款之两式。以此而观中华治道,文章提出了很有新意之见解:中华祖先之政治构想,总体上就是“天-君-民”生克循环之格局:沿相生方向,是民生君,君生天,天生民;沿相克方向,是民克天,天克君,君克民。民不能克君,则不得谓之“民主”;君不能克天,则不得谓之“君主”;天不能克民,则不得谓之“天主”。
在此生克循环中,中华政治思想所追求者既非纯粹“民主”,亦非纯粹“君主”,更非纯粹“天主”,而是“无主”;此种构想,根源于中华哲学之整体特征——没有“本体论思维”,没有“因果式思维”,没有“主谓式句辞”,只讲相关共变,只讲通体相关,只讲函数关系。以此而观欧西治道,文章认为,通行于欧西所谓“民有民享民治”,也许只能对应中华治道“民”之一极,属于“单极治道”;从逻辑上说,“单极治道”之风险要远高于“三极治道”;原因即在,若“民”不能被克,则“生克律”之平衡态即被打破,从而由“治”变“乱”。
张教授的发言,引起与会学者强烈兴趣与热烈研讨。张教授的发言被安排在6月27日下午的第72场专题研讨《化西宗专题:中华治道及其与欧西治道之比较(I)》及第82场专题研讨《化西宗专题:中华治道及其与欧西治道之比较(II)》,两场专题研讨接续进行,持续三个半小时。
自2008年举办首届年会以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受到学界同仁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年会,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之长足进步。
面对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及主要大国内政外交调整,国际政治形势之变化复杂而深刻,充满不确定性以及潜在不稳定性,故此次大会之主题被确定为“不确定性时代的世界政治”。“化西宗专题:中华治道及其与欧西治道之比较”两场专题研讨,目标即在从中华文化之伟大传统中,挖掘出“可久可大之道”,以应对此“不确定与不稳定的世界”。
大会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来自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陈琪教授、庞珣教授、赵可金教授、史志钦教授、李彬教授、孙学峰教授,上海政法学院的盛红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刘贞晔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尹继武教授、张志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吕耀东研究员、滕祥志研究员,南开大学的刘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田野教授、马得勇教授,厦门大学的徐崇利教授,武汉大学的阮建平教授等数百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两天的研讨非常紧凑,共安排了82场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著名出版机构,《国际政治科学》、《俄罗斯学刊》、《外交评论》、《欧亚经济》等杂志社,在会上展示图书与期刊。大会秘书处共收到82个专题研讨小组申请,2个讲习班申请,15家机构出版物展示申请。
(图/文 苗冬青)